「 高義 Omicron 你他媽雜碎」
記得二週前上課時才跟同學說:
「Omicron的高傳染力真的不能小覷,接下來的歐美的聖誕跨年假期跟農曆年節是大量返鄉人潮帶著病毒回台的時期,台灣能不能繼續過著平行世界的生活,真的很考驗台灣人的防疫確實度。 」
果然,除了每天好幾十位境外移入個案外,桃園機場還真的爆發了職場群聚,(防疫人員、醫療人員、機場員工都辛苦了)
希望疫情能在這裡控制住,今年過年已經不能出國了,
我不想要年假的時候還是只能關在家哪都不能去。
當然也不想補習班停課,這樣沒收入阿~~
啊,還有就是學測即將考試了,也希望不要影響大家準備的步調~~~~
「高義大叔 碎嘴時間」
這週很多學校高三的期末考應該要告一段落了,
剩下最後二週衝刺時間同學們要好好把握,利用最後這兩週調整好自己的身心靈,
維持固定作息與飲食習慣、不做高風險活動及運動、最重要的是不跟男女朋友分手= =a,(別懷疑,真的有人這麼狠心。)
然後除了寫歷屆考題、模擬考題、全真題本練練手感外,
最重要的是把自己以前錯過的題目找出來,確認自己有沒有真的弄懂,
千萬不要在學測時犯一樣的錯誤,才能不枉費這一年的準備跟努力。
最後工商時間:
班內生的你如果還沒找到一個適合念書的環境,我們衝刺班還有最後2個位置,快去找櫃台報名,有時間管理大師幫你管理時間,有專業輔導老師幫你解惑,除了提供午晚餐外還不定時有手泡暖心飲品~
「高義大叔 乾貨時間」
標題都寫要猜猜猜了,所以一定要來個考前猜猜猜,希望能對大家在考前準備提供個方向:
1. 國文科:
鄭用錫的〈勸和論〉 是課綱15篇近年大考的高頻率選文,但在試辦考試沒有命題,推測會是111學測的高機率命題篇目,也蠻有機會搭配混合題來命題,又因為大考中心特別強調混合題的目的在於評量學生「精準閱讀,適切表達」的能力,所以同學可以練習以精簡的文字來翻譯該篇目的內涵。另外洪繻的〈鹿港乘桴記〉與張李德和的〈畫菊自序〉都可以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2. 英文科:
以試辦考試的內容來看,要掌握一定的基本分數,同學一定要精熟 Level 2 ~ Level 5 的字彙, Level 6 字彙在有餘力的情況下再去加強(試辦考試只出現1個)。另外閱讀測驗多數題目都可從文章中找到答案,所以很考驗同學閱讀的耐心與細心度,文章長度應該都不會太長,但文章內的細節與主要主旨都必須掌握,才能拿到分數。
3. 數學科:
數學因為平常都有在練習計算題,所以混合題部分只要同學好好把條件、邏輯、答案寫清楚,應該可以拿到應得的分數。特別要注意的是新課綱在學測範圍新增的單元會有非常高機率命題,在「三次函數的圖形特徵(A+B)」、「期望值(A+B)」、「三角函數的圖形(A+B)與疊合(A)」、「平面的線性變換(A+B)」、「平面上的比例(B)」、「圓錐截痕(B)」、「球面座標(B)」等單元可以特別練習,另外素養題部分依試辦考試來看應不會有過度包裝的狀況,只要能把題目翻譯成數學式子都會變得簡單。
4. 社會科:
社會科的高分關鍵應該在第二部分的混合題與題組題,不少題組直接跨冊次跨科目整合,對於平常主要寫單科講義或單科複習題本的學生來說,會是相對要花較多時間去理解跟判讀的題目,建議最後這幾天可以收集一些新課綱的模擬考題或全真題本,擬定一套閱讀題組的作答策略(個人建議可以先看題目問什麼之後再閱讀文章或圖表),加強對跨科目題組的訓練。另外不用太擔心情境題會否出沒學過的概念,因為題目會簡單說明,就算對概念陌生,也能透過閱讀來理解。至於社會科必考的時事題,以公投、FTA、熱門戲劇(如斯卡羅、茶金)等相關背景,都是可以先稍微了解的項目。
5. 自然科:
自然科以高一範圍來說應該不會對大家造成困擾,我想高分關鍵應該在於探究實作題與跨領域整合題的作答上,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處理這麼高訊息密度的文本是大家需要訓練與練習的,建議在作答時可以圈關鍵字,透過關鍵字聯想到的相關學科知識去做判斷,會比較容易下手。另外素養題強調生活情境與學術探究能力,所以近年的一些研究突破、異常現象都是非常容易入題的,像是病毒變種、人工智能的蛋白質分析、歐洲洪水、北美熱浪、中國河南水災等,都是可以設計成相關考題的素材。
以上,希望對各位學測能有幫助,也預祝各位考生能"會的都寫對,不會的都猜對",然後疫情不要來搗亂~~
就這樣,我們學測後見!